导语:在孕期检查中,都会测量宫高与腹围,对于大部分的准妈妈来说并不了解这两项检查的内容。下面,小编将带你们一起进行了解。
宫高 宫底高度的简称,如发现与妊娠周数不符,过大或过小都要寻找原因。如通过做b超等特殊检查,查看有无双胎、畸形、死胎、羊水过多或多少等问题。
腹围 孕妇的腹围是通过测量平脐部、环腰腹部的长度来了解子宫横径大小,与宫底高度相对应,以便了解子宫大小是否符合妊娠周数。而胎儿的腹围则是通过B超检查进行测量的。
宫高
宫高的检测也是孕妈妈每次体检时必需的。子宫底的高度直接反映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可用卷尺自耻骨联合上缘向上测量宫底的高度。
妊娠中期子宫高度是整个妊娠过程中增加最快的时期。怀孕刚进入16周时子宫高度就开始了快速增长,一般每个月增加5厘米左右,最少3厘米,最多可以达到7厘米。宫高增加基本反映了宝宝实际的大小。
当然,子宫底高度可以因孕妇的脐耻间距离、胎儿发育情况、羊水量、单胎、多胎等有差异。不同孕周的子宫底增长速度不同,同时还受孕妇营养、胎儿发育情况及羊水量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子宫底高度在妊娠36周时最高,至妊娠足月时因为胎头下降或入盆稍有下降。妊娠20~24周时增长较快,平均每周增长1.6厘米,至36~40周增长速度减慢,平均每周增长0.25厘米。
医生的做法:竖直测量宫高,这也是测量宝宝生长情况的一个标准。通常孕妈妈自己是测不到或测不准宫高的,需要借助医生的专业手法。
妊娠子宫的增大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宫底升高,腹围增加。因此,从宫高的增长情况也可以推断妊娠期限和胎儿的发育情况。
测量宫高的具体方法为:孕妇排尿后,平卧于床上,医生用软尺测量宫高。一般从怀孕20周开始,每4周测量1次;怀孕28~35周每2周测量一次;怀孕36周后每周测量一次。测量结果记录在妊娠监测图上,以观察胎儿发育与孕周是否相符。
腹围
1.孕妈妈的腹围
宝宝在子宫中长大,母体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腹部变大。到了孕中晚期,孕妈妈的肚脐通常会鼓出,有时甚至还看不到脐孔,整个肚皮都是圆滚滚的。
和宫高一样,怀孕4个月的时候腹围增长的速度也很快,但是腹围的增长没有宫高那么规律,每周平均增长0.8厘米。有少数孕妈妈不喜欢运动,吃饱了就坐着不动,腹壁的脂肪就越积越多,腹围自然增长得很快。
一旦腹围增加过快,宝宝超重的几率会高出正常腹围妈妈的数倍,对妈妈和宝宝都是有害的。当然腹围的增长也不能只看数值,还要结合孕妈妈孕前的体重指数。如果妈妈是瘦高的体形,腰围增加得多一些也不要惊慌,如果妈妈是偏胖的体形,那就应该少增加一点。
腹围测量平面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测量结果,若选取的位置不正确应重新调整后再测量。由于胎儿的体位变化不定,常呈屈曲或仰伸位,这也能导致腹围测量的误差较大。
专家提醒:妊娠晚期,测量孕妇腹围的意义却大大逊色于测量胎儿的腹围。
2.胎儿的腹围
相对于双顶径(BPD)、头围(HC)及股骨长(FL)来说,腹围(AC)是评价胎儿生长发育、估计体重、观察有无宫内生长迟缓的最佳指标。正确选择测量腹围的标准平面是腹围准确测量的关键。其标准平面是取肝脏和脐静脉的水平面,此平面应在心脏水平以下,肾脏水平以上,不仅能显示肝脏和静脉导管,还能显示胃泡。在该平面上测量腹围,包括皮肤及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腹部横断面的前后径(A)和横径(B),径线皆取腹壁的外缘,将测值代入(A B)×1.57即可得出腹围数值。如为电脑诊断仪,腹围可直接读出。
腹围预测胎龄适用于妊娠晚期,在此之前不及其他方法,如CRL(头臀长)、BPD和FL等,这是因为腹围轮廓不及上述指标的边界清晰。并且在妊娠晚期,当胎儿营养不良或发生疾病时,腹围也不适于作为预测胎龄的指标。临床上有时还采用头围和腹围之比来观察胎儿的生长情况,以了解头围及腹围的增长是否对称、是否协调。
对胎儿腹围异常的孕妇应过段时间后再重复做超声测量。超声测量能够提供关于胎儿发育的重要信息,尤其是对胎儿体重的估计非常有意义,应用比较广泛,一般用于孕36~40周,可补充双顶径或头围测量的不足。
宫内生长迟缓的胎儿,由于主动脉里的血流减少,进入胎盘又回到胎儿肝脏的血液也大大减少,肝脏缺血缺氧缺乏营养,所以肝脏体积小,加上胎儿皮下脂肪薄,腹围便明显小于正常。如果孕妇合并有妊娠糖尿病,由于胎儿从母体获得了太多糖分,刺激胰岛素的增上,分泌了大量胰岛素,大量糖原便储存入肝脏,使肝脏的体积明显增大。此外,糖原又合成了较多脂肪,因而造成胎儿巨大,腹围增大。
总之,测量宫高、腹围(特别是妊娠晚期胎儿的腹围)是中晚期妊娠围产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监测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但它们不是唯一的指标,并且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仅仅宫高、腹围异常不能说明胎儿一定异常,需要有专业医师结合其它指标及排除影响因素后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