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孕妈咪过胖对身体健康来说是有一系列的风险,例如:患多种并发症,尤其是妊娠糖尿病,其中会有大概一半的孕妇在分娩后恢复正常,但另外一半准妈妈即使已经生下了小宝宝,还是成为糖尿病患者。而且,如果孕妈妈曾经有过妊娠糖尿病,那宝宝将来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也会提高10%。所以,孕妈咪赶紧来预防,别做个胖妈妈!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妈妈太胖,健康有风险
孕妇若是太胖,患多种并发症——先兆子痫(怀孕20周后孕妇出现高血压和蛋白尿的症状,生产后可能发展成子痫)、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和早产——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而且孕妇体内多余的脂肪会使胎儿长的非常胖(即使体重相同,有的宝宝也要大一号),从而增加孕妇生产损伤的机率,或被迫剖腹产。
另外,肥胖还可能影响孕妇的产前护理。因为超声测试、胎儿成长监测等设备可能会因为孕妇过厚脂肪层的干扰而不能给医生提供准确的检查结果,甚至有时候连胎儿的位置都难以确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0年7月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发布了一组详细的怀孕指南。其中特别写给BMI高于30(例如身高1.6米,体重达到75千克)的女性的备孕建议,其核心内容就是:减肥,先减掉5-10%的体重再谈造人计划。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待达到这一较为实际的目标后,最好鼓励她们继续减重至正常BMI范围(18.5-24.9)。不过这可就需要专业医师的帮助和支持了。
即使孕前体重正常,怀孕期间也不宜掉以轻心。若在孕期体重迅猛增长,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同样受到上述威胁。NICE的指南明确提出“为两个人吃饭”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怀孕前6个月,身体能量需求与往常没太大差别,最后3个月虽略有增加,也不过是每天多个200卡路里的样子。
所以,准妈妈们千万别一怀孕就立刻把脱脂奶都换成全脂的,从前碰也不碰的炸鸡现在仍然没必要摆上餐桌。
准妈太胖,小心糖尿病
被确诊为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高血糖,用通俗的说法来讲,就是身体“处理”糖分的能力低于正常水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其中会有大概一半的孕妇在分娩后恢复正常,但另外一半准妈妈即使已经生下了小宝宝,也可能会停留在这种“糖分无法充分被处理掉”的状态中,成为糖尿病患者。
预防攻略
1、热量要控制好。不能以怀孕为借口任由体重疯狂上涨,教你一个专门帮孕妇计算热量的小公式吧:25-35(千卡)×体重(公斤)=你每天需要的总热量。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别吃太多甜食!这里的糖,可不是光指“白糖”、“糖果”之类的,有些“隐形糖”更要注意,最重要的就是大米、白面等精致主食,每日控制在250克(半斤)左右即可。
3、坚持吃坚果。由于控制了主食,碳水化合物摄入减少,我们要适当多吃些含脂量高的食物,但油炸食物,肉类又决不能多吃,所以大杏仁、开心果这些坚果是准妈妈们的最佳选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4、每周都要做运动。请准妈妈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并有规律地保持下去,即使不能天天练习,也最好能固定在一周两次或三次,这样,身体就会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帮助糖分消化。
5、尿糖值检查不可少。准妈妈请于怀孕前务必接受一次尿糖值的检查,对妊娠糖尿病早早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分娩后妊娠糖尿病也随之消失的女性也不能放松警惕,最好去做一次“口服耐糖测试”,以免自己成为“后续受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