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方育婴网(YUYING.NET.CN)专注育婴和亲子教育知识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看到育儿之家 > 孕产 > 产后恢复

中西方差异大 产妇根据体质坐月子

时间:2013-08-15 11:08:16  来源:  作者:
导语:产后坐月子是我们国家千百年来的习俗,看到西方国家的女性从不坐月子,使得有些新妈妈产生了疑虑:产后真的有坐月子的必要吗?其实,中西方在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方面有太多的差异,我们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来进行月子调养。

 中西方差异大 产妇根据体质坐月子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生孩子是女人的一道关!且不说“十月怀胎”有多辛苦,光是一个月的“坐月子”就够女人受的了。

  我倒觉得,如果你接受了这句话,其实就接受了一个很“中国”的概念。难道女人生真的就这么难,这么麻烦?

 中西方差异大 产妇根据体质坐月子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记得小时候,母亲带我去看望一个生孩子的乡下媳妇。到了门口,却被告知:你是男生,不能进去!那时候我就觉得,女人生孩子好像很神秘。她们怕受惊吓,不能见陌生人,特别是男性,甚至连我这个小男孩也见不得。

  略微大一些,知道我们家族有一首叫做《十二部母重恩》祖传歌谣,讲是母亲怀胎和生育不同时期,所经受的痛苦和负累。去抄写这首歌谣的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怀疑:做女人,难道真的就这么难?

  到了国外,才发现自己的想法被彻底颠覆了:西方女人生完孩子几个小时就去洗澡很普遍,三两天洗衣服、做饭也司空见惯,从没听说她们有“坐月子”这一说!

 中西方差异大 产妇根据体质坐月子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前天在罗马一个大型商业中心里看见的一幕,再次勾起了心中困惑了很久的话题。

  一个意大利女人推着一个布娃娃般超小幼儿,因为孩子特别小,我简直要怀疑这个孩子有点“问题”。一问才知到,这个小家伙来到人间刚刚十天!推车的意大利女人看起来有点年纪,我就开始猜:她是孩子的姥姥、婶婶、姨姨或者保姆,一问才发现自己又错了,她居然就是孩子的母亲本人!她的身边,并没有其他人陪伴!

  难道你不需要“坐月子”?我把中国女性生孩子后坐在床(炕)上,蒙着头巾,历时一个月的种种“不幸”大致描述一番,没想到她面带微笑,一一摇头否定。她生孩子如同怀里抱着一个什么物件,放下了就放下了,没那么多讲究!

  这怎么可能?难道是因为我们中国女性身体太差了?

 

 中西方差异大 产妇根据体质坐月子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我向来以为,中国男人的身体可能和西方男人有差距,但中国女性的体质绝对不比西方女性差。在足球、排球、铁饼、铅球和击剑、长跑等高强度的竞技项目上,中国男人鲜有建树,而中国女子却屡屡夺魁。除了刘翔,中国男人能拿金牌的,往往都是乒乓球啦,体操啦,跳水啦等技巧型的项目。08奥运虽然拿了两块拳击金牌,一块是轻量级的,另一块是蒙古族运动员获得的,而不是占最多数的汉族男人。

  难道等到生孩子,中国女性就输给西方女性了?这显然说不通。东西方女性生孩子的不同表现,其背后正是文化背景和生活状况的不同。

  首先,西方女性爱健身,身体状况要比中国女性好。西方的少年儿童,一般只上半天学,下午几乎都在健身房里。西方影视女明星,几乎个个坚持身体造型训练,她们身上除了肌肉,少有赘肉(肥胖问题不在本文讨论之列)。500年前的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女性一直在追求个性自由,也为西方女性的生长和发育,提供了宽松和谐的空间。

 

 中西方差异大 产妇根据体质坐月子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千万别说这些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今天中国女性虽然解放了,可运动和健身仍然和中国女性不搭边儿。且不说中国女性爱不爱健身,光是在时间上就没有可能。在中小学这个女性生长发育的关键时间段,她们每天都要上课或者补课,有限的体育课也常常被取消了。所以,这个时期的中国女性和中国男人一样,都被培育成了“豆芽菜”。

  再说营养问题。西方女性的饮食结构和中国人有完全的不同,各种奶酪、火腿肉和高品质的橄榄油是主要食物,这和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有着明显的的区别。

 

 中西方差异大 产妇根据体质坐月子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中国女性体质弱的主要原因,我们同样可以从肉禽蛋奶中摄取同样的营养成分,来减少这种差异。问题是仅几百年的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吃不饱”的民族,你从中国人过去见面问“你吃饭了吗?”就可以看出端倪。中国人谈到某个艰难岁月,会说那年头“没粮吃”,而不说会说“没肉吃”。至于“大鱼大肉”,则一直是少数人的专利了。中国女性只有“坐月子”,才能享受到“煮鸡蛋”和“炖老母鸡”的美味。在此之前,她们的身体早就被体内的婴儿拖垮了,不老老实实“坐月子”,恐怕也就自身难保了!

  你得感谢中医大夫的高论,什么不要出门,注意风啊,别着凉啦等等,如此要求孕妇和产妇真的太有必要了。她们一个个弱不禁风,不照此办理,还真可能落下一生挥之不去的怪病。中医对中国这个“吃不饱”的民族,贡献实在是太大了。试想,如果一个女人身体非常棒,中医的这些 “清规戒律”,还能派上用场吗?

 

 中西方差异大 产妇根据体质坐月子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近几十年,西方国家的政府,一直重视本国女性从孕妇到产妇的这个重要过程,医院建立了详细的孕妇档案,定期要通知孕妇接受各种孕期检查。孕期体检是免费的,在医院生孩子也是免费的(当然了,从急救车到各种救治,也都是免费的)。孕妇生孩子之后,一般会得到1500欧元左右的一次性补贴,然后每个月享受50欧元左右的婴儿食品补助。芬兰有位华人孕妇的预产期赶上冬天大雪封山,雪天路滑一度让这位孕妇担心无法去医院。没想到产期前几天,家门口开来一辆救护车,救护人员在她的家门口扎起帐篷,埋锅造饭以备应急!过了几天雪更大了,救护车也没法行驶。这位孕妇惊奇地发现,一架急救直升飞机在门口落了下来!

 

 中西方差异大 产妇根据体质坐月子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历朝历代,中国人生孩子都要花钱,而且费用不少,这就给大多数本来生活就捉襟见肘的家庭,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这些费用,也就只能在孕妇和产妇们的“嘴里”来节省了。这里面有个生育观的问题。西方人认为生孩子是国家大事,咱们中国人认为生孩子是自家传宗接代的私事。所以,咱们自己花多少钱,都花得心诚悦服。只是母亲的身体,甚至下一代的身体,一直处于堪忧的状况。“坐月子”,也就这么成了中国女性的专利了!

  “坐月子”的这一习俗在中国已经开始淡化。在城市人口女性中,“坐月子”已经开始不那么“严肃”了。可是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坐月子”现象依旧普遍存在,而且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坐月子”这种习俗,看起来很另类,但你绝对不能说它“丑陋”,套用一位博友的话,那是咱的文化!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中国—阿根廷建交50周年专场音乐会与您云端相约
中国—阿根廷建交50周
《音乐先锋榜》首次发布音乐数字藏品
《音乐先锋榜》首次发
北京冬奥会交响组曲《冰雪相约》用音乐为盛会添彩
北京冬奥会交响组曲《
黄梅戏《不朽的骄杨》摹情弥真 动人弥易
黄梅戏《不朽的骄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媒体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 2013-2015 YUYING.NET.CN NETWORKS All Rights Reserved. [看到妈妈网]版权所有
客服信箱:445916843@QQ.com 广告与媒体合作:010-56123810
备案信息:冀ICP备12003178号-6
孕育之家 时尚中国网 新潮流时尚网 妈妈中国网 孕育妈妈网 中国妈妈网 大兴在线商业 片类艺术网 凤凰出国 UU游戏 时尚女性网 努力留学网 网贷知道 中国女性网 拖挂房车 Bitcoin Price btc pr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