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方育婴网(YUYING.NET.CN)专注育婴和亲子教育知识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看到育儿之家 > 消费热点

当心动画片带坏小孩子

时间:2013-09-30 11:33:24  来源:今晚报  作者:

动画片成了治疗孩子淘气的良药,小到一两岁,大到十三四岁的孩子一旦看起动画片,立马安静下来。但是调查发现,动画片“非打即骂”,诸如“去死”、“你这个笨蛋”之类的暴力语言频频出现,不少孩子就自然而然地学习、模仿。家长们想孩子不被动画片带坏,还得提前立规矩,甚至陪孩子一起看,进行正确地引导。

学龄前到十二三 盯着动画不眨眼

如今,动画片已经成为除电子游戏外儿童主要的休闲娱乐项目,小到一两岁,大到十三四岁,孩子们无不是各色动画片的忠实观众。有调查发现,每天观看动画片的学前儿童占73%,其中八成以上的孩子每天观看的时间超过了1.5 小时。很多家长尤其是照顾孙儿的老年人早已将观看动画片视作每日必做的“功课”,他们直言,只有看动画片和玩电子游戏时孩子才会安静下来。电视台的播放进度有时难以满足孩子的观看速度,疼爱孩子的父母专门从网上下载整套动画片以备孩子随时点播。当然,看动画片的时长也被这些家长当成奖惩措施,为了多看半小时,孩子会使出浑身解数跟大人穷对付,万一没被满足,甩脸子抹眼泪也是惯用的伎俩。

与成人世界的海量影视剧比起来,儿童动画片数量可谓“少得可怜”, 打开电视,各个少儿频道滚动播放着时下最热门的动画片,广告商更是不放过任何机会,在播出间歇投放与动画片相关的产品广告,一遍遍强化着动画片给孩子们的印象。即使如此,反复播放的有限的几部动画片使孩子们别无选择地“百看不厌”。有家长说,看得连台词都背下来了,还天天看呢。

某媒体报道,2012年底,中国动画学会组织了一项针对全国中小学生的调查,调查显示《熊出没》已经成为当时中国少年儿童心目中仅次于《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品牌,熊大、熊二多次出现在孩子们“最喜欢的卡通形象”中。可令人遗憾的是,从对白到画面,这两部深入人心的动画片充斥着各种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前不久,南方某媒体报道称,有读者反映动画片《熊出没》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但仅仅十多分钟的剧情,就出现21句脏话。而记者随机看了几集后发现,“去死吧”等词语反复出现。

动画片“非打即骂”

脏话暴力潜移默化

孩子看动画片的初衷无非是想获得情感上的愉悦,所以轻松幽默、情节简单、语言夸张的动画片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而因为动画片有着明显的情感倾向性,孩子在观看过程中逐步学会体验他人情感,这绝对是寓教于乐。不可否认的是,像《喜羊羊与灰太狼》这类动画片,一定程度上教给孩子团结友爱、相互合作、面对挫折不屈服、面对邪恶不畏惧等品质。

但是,与这些正向影响相比,家长们更担心动画片对孩子们造成的负面影响。40多岁的读者张女士告诉记者,前两天去表弟家看望只有两三岁的小外甥,没想到“话还说不利索”的孩子冷不丁冒出一句“要你好看”!张女士在惊愕于孩子表达能力的同时更好奇孩子是从哪儿学来这句话,一问才知,原来这是天天看的动画片主人公的“口头禅”。

事实上,不仅低龄宝宝存在“有样学样”的现象,即使是初中生,在面对动画片中大量语言暴力时依然会出现“照单全收”、出口成“脏”等问题。李萌已经上初二,就在前两天妈妈要李萌洗个苹果,孩子脱口而出:“你去死吧!”按李妈妈的话说:“我差点没气昏过去,当场照着孩子屁股打了一巴掌。可孩子却呆在那儿,不知自己错在何处。”当李妈妈质问13岁的女儿为啥要说这样难听的话时,孩子却无辜地表示:“动画片里都那么说!”李妈妈这才恍然大悟,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动画片是李萌每日必修课:“原来是动画片将乖乖女带坏的!”

早有心理学实验表明,“榜样”暴力行为的后果对儿童有重要影响:观看“示范者暴力后受到惩罚”的儿童,表现的攻击行为最少;而看“暴力后受到奖励”的儿童,表现的攻击行为最多。令广大家长最担心的是,大部分动画片中经常使用语言暴力、动作暴力的主人公根本不会受到什么惩罚,典型案例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虽然红太狼经常用平底锅打老公,但老公依然爱她如初。曾经大热的歌曲《要嫁就嫁灰太狼》一定意义上也说明了观众们对红太狼的“羡慕嫉妒恨”。在这种“打是亲骂是爱”的思路影响下,有男童模仿剧中“灰太狼烤全羊”的情节,将两名小伙伴烧成重伤,不仅如此,去年还有网友爆料自己的朋友被90后老婆用平底锅砸成植物人!

长期沉迷动画片的孩子很容易抗拒其它户外活动,而似乎更愿意窝在沙发上被动接受电视机里播放的“有趣”剧集。很多家长观察到,孩子看动画片时处在全情投入状态,对于爹妈的呼唤充耳不闻,一味沉浸在剧情中,万一被爹妈打扰到,一般都会习惯性用动画片主人公的口吻向家长爆粗口,“你这个笨蛋”“去死”等语句脱口而出。

编辑点评

陪孩子一起看 更安全

虽然说看动画片有各种各样的弊病,但现实生活中,在家看动画片是孩子们尤其是学前儿童主要的娱乐活动。有家长感叹,不让孩子看动画片不现实啊!的确,对待动画片也不能一刀切。所以家长筛选、陪伴、指导的意义非常重大。

规矩提前定

儿童的一大特点就是自制力差。幼儿很早就对动画片产生了迷恋,有不少家长反映说学习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看动画片时却高度投入,居然二三小时沉迷其中。如此长时间目不转睛盯着电视屏幕除了对眼睛有损害,还会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如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会造成骨骼变形、形成不正确的坐姿等。所以说应给孩子规定观看时间,提前订好“协议”,免得孩子讨价还价。还有,可以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年龄阶段有针对性地选择动画片。例如:有一些男孩子柔弱胆小,可以为他选择“英雄打怪兽”类动画片,引导其感受动画角色的坚强与勇敢;但对于已经“勇往直前、喊打喊杀”的男孩子,就应该引导其观看一些安静、重在说理的动画片。

孩子看你也看

有时间的话,家长不妨多陪陪孩子一起看动画片,而不是将其当成“电视保姆”。父母陪孩子一起看动画片,既可以帮孩子“把关”,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因为孩子尤其是学前幼儿缺少辨别能力,潜意识里会不加选择地模仿观察对象,因此,他们实际上非常需要成人的指导。在观看过程中大人可以教他们分清好人和坏人、对与错,养成与人合作、诚实等习惯。而且和学前儿童一起看动画片,是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亲情进一步沟通、增进了解的极好方式。所以在学前儿童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家长应当尽量陪伴孩子一起观看,或者提前了解动画片的主题思想,在他们看完后能与其探讨动画片的相关内容和主题思想。

心理学实验表明,影响学前儿童模仿影视作品中角色行为的因素,除了与观察到的角色行为有关外,还与角色行为的后果有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如果角色的暴力行为受到了惩罚,那么他们模仿的可能性就会相对较小。所以家长在与儿童一起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对于那些带有暴力因素的情节,一定要与学前儿童一起讨论,明确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要对孩子提出要求。

转移注意力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孩子沉迷动画片,那说明其它兴趣少得可怜,当家长的就需要转移他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导孩子寻找更有意思的事儿。

曾经问过几个孩子,他们认为沉迷动画片是因为无事可做。其实,学前儿童更愿意与同龄人一起玩儿,可以说,看动画片只是他们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所以,家长可以花些心思帮他们找寻玩伴或是陪着他一起玩儿,这样孩子的关注点自然就会转移,从现实中周围人身上学到的东西自然更真实,而且与同龄人在一起更不易学到粗话、脏话,还能锻炼交往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中国—阿根廷建交50周年专场音乐会与您云端相约
中国—阿根廷建交50周
《音乐先锋榜》首次发布音乐数字藏品
《音乐先锋榜》首次发
北京冬奥会交响组曲《冰雪相约》用音乐为盛会添彩
北京冬奥会交响组曲《
黄梅戏《不朽的骄杨》摹情弥真 动人弥易
黄梅戏《不朽的骄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媒体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 2013-2015 YUYING.NET.CN NETWORKS All Rights Reserved. [看到妈妈网]版权所有
客服信箱:445916843@QQ.com 广告与媒体合作:010-56123810
备案信息:冀ICP备12003178号-6
孕育之家 时尚中国网 新潮流时尚网 妈妈中国网 孕育妈妈网 中国妈妈网 大兴在线商业 片类艺术网 凤凰出国 UU游戏 时尚女性网 努力留学网 网贷知道 中国女性网 拖挂房车 Bitcoin Price btc pr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