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购奶粉价格低得离谱 资质核查“走过场”(亲贝网配图)
亲贝网讯 5月17日消息,据了解,网上代购大多数所谓“原装奶粉”都没有中文标识,也没有检疫检验证明。相应的监管空白,使得网络代购“洋奶粉”形成了一条造假的灰色产业链。
定制厂家资质核查“走过场”
“批发荷兰本土进口牛栏1段奶粉”、“原装进口新西兰婴儿奶粉”……在阿里巴巴网上,进口奶粉批发的信息多达3000多条。记者看到,价格从120元至460元不等的进口奶粉多数来自深圳、天津、常州、杭州、郑州等地。
网上“批发奶粉罐”的信息多达2200多条,一些来自东莞、河北的公司还标有“定制奶粉罐”的信息,标价5元左右一个。
一家东莞某制罐公司的页面上有一个标有“美赞臣A+”字样奶粉罐。昨天,该公司业务代表夏先生告诉记者:“只要订货量足够多,把定做的要求交给我们,任何品牌、任何规格的奶粉罐我们都可以做。”一销售代表表示,对定制厂家的资质核查不过是走过场,只要有大概设计稿即可。
一家河南郑州公司的业务代表透露,像他们这些批发奶粉的厂家,生产的多数是互相窜货产品,且量多还可打折,最便宜的报价在90元至140元一公斤。
部分代购奶粉价格低得离谱
德国喜宝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欧洲进入中国销售的奶粉,既要符合德国和欧洲的标准(即欧盟委员会指导的EEA 2006/141/EC的关于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相关条文),又要符合中国的标准(即GB10765-2010)。真正的从国外直邮的奶粉,本土采购价再加上代购费、出关费用、空运费用、入关费用、关税、增值税和卖家利润等,抵达中国销售时,价格应该是原产国的两倍以上。一般大品牌的产品,比如某欧洲主流品牌,在德国和荷兰的零售价约为9至16欧元一罐(折合人民币约75至130元),进口后的价格应该在200元左右。但目前淘宝上有大量售价仅100多元,甚至是几十元的所谓“国外空运原装奶粉”,危险系数大。
业内人士透露,网上奶粉水货价格之所以这么低,主要是因为减少了中间环节,如关税、报关的费用、质检的费用和增值税等。价格比行货低20%左右是有可能的,但达到每罐一两百元的价差则不太可能。近年来,通过回收空罐、更改生产日期,甚至直接生产假奶粉的情况并不少见。
业内人士指出,按照目前“洋奶粉”市场价基本都在258元/罐以上的情况,低于150元/罐的洋奶粉都要留个心眼,尽量不要买。
代购奶粉无法检验检疫
记者发现大多数网络代购的“原装奶粉”都没有中文标识,也没有检疫检验证明。在买家的评价中,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参差不齐。有的消费者评价“很满意”,个别消费者说在奶粉中见到了结块现象。
记者注意到,价格在200元以下的奶粉的库存量大多十分惊人,一家标价为70元的瑞典奶粉特价海外代购,所标示的库存为9986件,而其他的200元以上的奶粉,库存量约为300至400件,最高也不会超过1000件。但是当记者问及商品的来源时,所有商家均表示是“原装进口”。
淘宝上一家四钻卖家说:“我曾咨询过检疫的事,听说检疫一桶奶粉要上千元,检疫一次其实也只能证明这一桶奶粉是好的,并不能保证所有奶粉都合格,我觉得这样检验没有什么价值。所以,我们一般都会告诉买家,如果不放心,可以自己拿去检验检疫。”
发生质量问题维权较难
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的相关人士表示,代购奶粉安全隐患诸多:一是多以个人邮递物品的形式入境,未经质检部门检验,没有检验检疫手续和发票,产品质量缺乏保障,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二是直邮中所产生的通关风险及费用,包裹延误,奶粉罐破损,被海关抽查纳税、没收等损失均由消费者承担;三是无法提供入境检验检疫合格证,代购一旦发生质量问题也无法获得保护;更关键的是水货很可能是假货,又因以快件、邮寄或携带方式进出口而不受法律保护。
市消保委咨询热线人员指出,海外代购的“问题奶粉”,只要有证据证明是被召回的产品,理应在其责任范围之内,但跨洋维权成本巨大,国内投诉电话难打,证明手续繁琐等往往让消费者不得不放弃维权。尤其是网购、海外代购等都可能存在证据不足等情况,真正能够兑现赔偿的难度很大。
明治、惠氏等多个品牌都表示,一般只能建议消费者去正规渠道购买奶粉。就目前网络监管的力度,没有哪个品牌能够对所有网上产品质量负责。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品牌危机公关只能通过条形码、生产批号等信息个案处理来解决。
据业内人士透露,事实上所有大品牌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打假,但是没有一家厂家愿意对外宣布每年打假的情况。
工商监管:网络代购“洋奶粉”设准入门槛
记者了解到,去年年底,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加强网络代购“洋奶粉”经营行为监管的通知》,要求已经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食品经营者方能从事网络代购“洋奶粉”业务。这对网络代购“洋奶粉”的经营行为设立了准入门槛。
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购买“洋奶粉”应要求商家提供相关检验报告、产品质量报告书等;如果网购奶粉与实体店奶粉价格相差悬殊,则要谨慎购买。
另外,消费者除了注意向卖家索要发票外,像广告宣传网页、与店主的聊天记录、售后服务卡等各种消费凭证都要注意收集并保存好,以便发生消费纠纷时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