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激烈的本地市场竞争正迫使全球两大食品企业雀巢(Nestlé)和达能(Danone)调整在华业务模式。 这两家企业的举动表明,跨国企业正日益面临来自本地精明竞争对手的压力。这些企业涌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以抵消发达国家市场增长乏力的影响。 在中国内地拥有三家冰淇淋工厂的雀巢将关闭其中一家,并减少在上海的零售业务,转而将重点放在中国利润率更高的市场和在家庭以外——例如餐厅——的销售。 法国的达能将暂停上海工厂的生产,把精力集中在更高端的产品上。 雀巢冰淇淋业务主管赫尔福•卡特林(Hervé Cathelin)表示,上海工厂的业绩未能达到内部预期,关闭这家工厂预示着采购和业务模式将出现变化。 他说:“我们可能把注意力放在某几种品牌和产品上,因为我们不用再支持上海的生产了。”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Beijing Orient Agribusiness Consultants)食品分析师马文峰表示,这些举措显示出外国品牌在中国冰淇淋和酸奶市场的失败。 他表示:“外国企业不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品味……它们无法与本土品牌在价格方面进行竞争。” 根据Euromonitor的数据,过去5年,两家市场领军企业——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公司(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和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China Mengniu Dairy)——在规模为300亿元人民币 (合47亿美元)国内冰淇淋市场的占有率一直大幅上升,分别达到17%和15%,而雀巢的市场份额一直停留在3%左右。 蒙牛和伊利一直着眼于推出新口味——包括黄桃和甜玉米这样的奇异口味——以及新的高端产品和包装,以吸引上海更成熟的消费者。 上海中国市场研究集团(China Market Research)的雷小山(Shaun Rein)表示:“你确实不能再低估中国企业的品牌和质量了。它们不仅仅赢在销售和分销方面,还赢在品牌上。” 跨国企业正在进行反击,部分是通过在当地实施收购。雀巢收购中国糕点生产商徐福记国际(Hsu Fu Chi International)60%股权的计划于昨日获得监管批准。 将今年的收购考虑在内,雀巢今年4%的营业额将来自中国,达能为5%左右,在中国的利润率符合集团平均水平,而营收增长优于平均水平。 Shirley Chen上海补充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