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早教机构选择的一大标准是离家近,但离我家最近的一家机构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就是开办时间不长。一次性缴纳2万左右的费用,有效期两年,万一机构‘跑路’了怎么办,我无法放心。”家长的担忧不无道理。记者了解到,预付费模式如今在早教机构普遍存在:一次性购买课程越多,单价费用折扣越高,总价格就越贵;反之亦是如此。虽然有此风险,但记者了解到,多数家长普遍都会购买课程数量最大及次之的课程,看中的就是“性价比”。 预付费成早教业行规 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5年颁发的《民办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中,第七条明确规定,“民办学校对接受学历教育的受教育者按学期或学年收取学费、住宿费。”但此规定仅限于民办学历教育。目前为止,北京的民办培训学校并没有在跨年度收费方面有相关政策限制。事实上,对受教育者而言,教育领域跨年度付费模式确实存在风险。 “我国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公司化、市朝运作的教育机构,在目前这个阶段采取预付费手段的目的多是为了扩张——提前收费,目的就是要扩张新的办学中心,而不是用于本次、本人的教育消费。”北京民办教育协会马学雷秘书长表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会存在较大的风险:扩张得好没有问题,但如果扩张不成功,家长学生的利益就无法得到保障。 更何况,在机构扩张的过程中,简单说就是用学员的学费进行机构发展的前期投入。对于家长、孩子个体而言,交了两万元学费就一定能享受到相应价格的服务吗?“很难说。” 早教机构诚信办学仅靠“自律” 在采访中,记者走访的早教机构,既有金宝贝、美吉姆、瑞德探知学堂等洋品牌,也有红黄蓝、东方爱婴等本土品牌,以及一些尚没有形成品牌的机构。 对于早教的理念,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无论标榜高、中、低端的早教机构,都是基于早期教育这门学科来设置的课程,可以说早教基本理念是相通的。“其实,零至6岁的婴幼儿无论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体能学习、智能学习,都是要强调体验式、多感官的学习。因此无论品质高低,其相互的差别只有在实践中体现。然而,由于运营管理的各方因素,有的机构可能无法把理念真正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也有的是无法将理念落实到每一个早教机构的从业人员心中,包括销售人员、授课教师、运营管理者。”业内人士表示。 事实上,家长对于机构的选择多数只有通过免费试听课来进行感受,这也是早教机构普遍采用的销售策略。业内人士表示,一节试听课留给家长的印象,只能是肉眼看到的硬件差别,教师授课的感觉以及孩子表现出的状态等,很难有专业的判断标准。 高端课程能否给家长、孩子带来高端教育?从事早期教育多年的邬老师认为,无论是购买国外的品牌课程,还是本土研发的课程,只要禁得起市场考验的就都有其优势所在。然而,早教机构舍得投入的不仅在于课程的购买,更多在于更加软性的地方,包括人力成本的投入以及课程内容的投入。“机构从国外购买课程回来,有的却不愿意花高一些的价格找早教市场的高端人才来落实。甚至只是聘来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早教专业毕业的学生,以此降低运营成本。还有的机构采用的是国外数十年前就有的课程,也有着相同的目的。”然而这些,缺少专业眼光和内部消息的家长很难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