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富翁同学掏钱买单的潇洒劲让很多人很是羡慕,可也有人一点也不羡慕。“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喜欢孩子,和孩子们在一起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她就是新建县樵舍镇坝上村小学老师吴芳玲,一个在农村执教30多年,曾经拥有民办教师身份20多年的乡村教师。 
吴老师在课堂上 顶替知青成为民办老师 吴芳玲1977年高中毕业,1979年新建县共大毕业。那时,她的人生有很多选择,大哥在南昌做生意,希望她去帮忙,同学在南昌百货大楼做生意,也邀请她一起做,可她都放弃了,最后成了一位民办老师,直到1995年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公办老师。 吴芳玲清楚地记得,当时村上的小学只有一年级、二年级,学校老师是一名知青,后来知青进城,自己才顶替成为民办老师的,到1995年,每个月也只有60元工资。那时,学生有40多人,分两个年级,她是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的全学科老师,一天要上5个小时,没有其他人帮助,她买了个小闹钟,自己掌握时间。由于工作出色,吴芳玲经常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这更加坚定了她继续当老师的决心。“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充实。” 手臂摔伤也不放弃上课 随着时间推移,吴芳玲也见证了学校从一个教学点变成完整小学的过程。记者了解到,学校里最多的时候有150多人,后来因为很多村民在南昌打工,将孩子送到南昌读书,学生人数降到了103名,且剩下的学生多为留守儿童。 去年12月3日,村里的一个老婆婆因为孙女不听话,来到学校想打孙女,这时吴芳玲上前劝阻,被老婆婆撞了一下,摔了一跤。这一跤摔得不轻,吴芳玲右手肿胀,由于在农村医院治疗,没有达到治疗效果,手臂经鉴定为伤残九级。但是,吴芳玲作出了两个让人意外的举动:一是不找老婆婆索赔,“老人家也不是故意的,再说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我自己克服吧”;另一个举动是,虽然家人及上级领导劝说,可她仍然坚持上课,右手不行,就用左手写,尽管很吃力,但她坚持下来了。“因为学校老师紧缺,如果请一个代课老师,我担心教学质量跟不上。”吴芳玲说,“只要用心在学生身上,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就一定可以教好的。” 这么多年来,学校的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只要在这里教过学的老师,都听过吴老师的课。因为吴老师的坚持,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多次排名在全镇第一。 女儿也当老师令她欣慰 50多岁的吴芳玲还有三四年就要退休了,教了一辈子的书,吴老师感到欣慰的有三件事。第一件事关于留守儿童。吴老师说,现在很多农村的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不浓,打架的比较多,但在坝上村小学却基本上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第二件事是吴老师有不少学生在东莞、上海等地工作,每年过年回家,他们都会记得到学校看看吴老师。当地有一位做生意的人,如今当上爷爷了,每年都会拿出一些钱来慰问学校的学生。今年“六一”儿童节,他就拿出了500元给学校的小朋友买文具,这让吴老师很感动。 第三件事,是她教育好了自己的孩子。吴老师有三个小孩,两个已经大学毕业,最后一个小孩正在读大学,而其中第二个是女儿,在九江也当上了老师,这也让吴老师十分欣慰:“想到这些,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 记者王剑华、赵婉露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