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禁用牛初乳为原料生产的乳制品。”这是有关部门4月份出具的一份关于婴幼儿主食的复函。此复函原本针对婴幼儿日常主食提出,但负面影响却很快波及到所有的牛初乳产品。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对此颇为关注。我的孩子曾因早产、身体偏弱服用过一段时间牛初乳。孩子没有出现过异常状况,印象中生病的次数少了些,生病的时间也有所缩短,所以我一直很相信牛初乳的营养价值,家里的老人一直也在吃,感觉还挺好的。看到很多对牛初乳的议论与猜测,我查了一些资料并了解一些牛初乳厂家的生产情况,觉得牛初乳的“性激素”之说好象并不准确。 牛初乳是乳牛产崽后3天之内的乳汁。在我国,2005年有过一则关于牛初乳的行业规范,即牛初乳指健康母牛分娩后72小时分泌的乳汁,为确保牛初乳的免疫活性,规范还要求牛初乳中免疫球蛋白(IgG)含量不得低于10%。 目前,配方奶粉生产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前者即将粉状奶粉及粉状其它各类营养成分搅拌均匀,后者则是先将奶粉基粉和各种微量元素成分溶解,搅拌均匀,再通过常温喷雾法制成粉状。牛初乳对制作工艺要求高,如果与婴幼儿主食如:配方奶粉一同制作,牛初乳的营养价值会大打折扣,这也是市场上在售的诸多牛初乳粉采用独立包装的重要原因。 关于牛初乳中是否含有激素这一问题,据了解,牛初乳进入中国十多年,还没有证据显示其会引起早熟。问了新西兰进口牛初乳品牌的服务热线,他们的回答是激素通常存在于脂肪中,经过脱脂处理的牛初乳不存在激素的问题。尤其是性激素,一些大的品牌有在权威机构做的不含性激素的检测。 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报道看到:国家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刘鹏对牛初乳含有激素的说话指出,这个是以讹传讹,没有出处。他说,2009年,以国家乳品工程中心牵头成立了牛初乳协会,随后对黑龙江多个地区的牛初乳,牛常乳,人乳及牛初乳粉进行了激素的监测和比对,结果发现:包括雌激素在内,牛初乳中激素的含量同牛常乳中激素的含量无统计学差别。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主任医师单毓芬表示,在临床医学上,她通常会建议坚持用母乳喂养新生儿,只有针对那些年龄在6个月以上,体质较弱,反复因呼吸道感染而生病或腹泻的婴幼儿及儿童,会建议他们在生病期间吃些牛初乳,增强免疫力。同时,单毓芬也提醒,购买牛初乳时,应该选择具备资质的大品牌。 我走访了一些婴童食品门店,在与一些消费者的交流中得知,与我一样给家人购买牛初乳的消费者不少,消费者对牛初乳的众多负面猜测理性居多,一位扬州的妈妈说:谈牛初乳色变根本没有必要,我家宝宝也是牛初乳的受益者。我觉得家长一定要买正规厂家的产品,最好能出具相关检测合格报告。 我国对婴幼儿配方食品的原料有严格的安全评估制度,卫生部函是指不能做成含有牛初乳的婴儿配方食品。因为牛初乳不在配方食品的添加目录里。而作为保健食品,牛初乳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一种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性保健食品,适合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食用。 做为家长,我们肯定给孩子选择最安全可靠的产品,从三聚氰胺事件到激素门,毒胶囊,不得不为现在的食品安全担忧,我们也要学会科学的方法去甄别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