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中国乳协理事长宋昆冈回应消费者对乳制品“历史最好”说法的质疑。他称,乳制品质量抽检99%以上合格,从时间纵向看的确是历史最好,乳制品企业三年整改成就显著,希望大家不要过度质疑。宋昆冈还坦言,“其实我自己的孙子,喝的就是国产奶!” “孙子喝的国产奶”,这话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不日前果冻质量风波中,当事企业曾信誓旦旦地表态,“我们每天都在吃”。很遗憾,就近年以来乳协及乳企的作为与言行来看,国产奶粉虽费心巴力,仍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一个最浅显的道理:在重建崩塌的市场信心方面,越是抒情越是滑稽、越是煽情越是荒诞——不能以刚性的质量说服消费者、不能以理性的逻辑尊重舆论吁求,再是入情入理的“世上最好”,都可能沦为新的笑柄。中国乳协理事长宋昆冈先生很是无辜,“孙子喝的国产奶”就是在此般语境下,被轻佻却情有可原的民意解构成笑谈。 “历史最好”已成为新的流行语汇,这不仅是因为中国乳业在“伤疤未好”的时候就“忘了疼”,也不仅因为这种“王婆卖瓜”式营销把戏缺乏事实支撑,更重要的是,这种单方乐观论断悖逆了当下食品安全的大环境:三聚氰胺后,中国乳业的刮骨疗伤未曾见到,“整改”的结果,大抵也只是行业洗牌、标准迟到,在蒙牛等领军企业风波不断,“掺尿牛奶”等传闻众多的今天,狂言“史上最好”,除了胆识可嘉,情感上只怕与消费者越走越远;更重要的是,在食品药品领域公共事件此起彼伏的时候,尚未站稳脚跟的中国乳业就定论“历史最好”,难免令公众非常担心——在新国标尚有退步嫌疑的语境下,如果生产经营着都躺在“最好”的旗帜下纳凉,中国乳业还能谦卑有序地重建及行业公信吗? 国产奶粉是不是“历史最好”不好说,某种意义上看,其属于“历史上最不好卖”却是不争的事实。有专家称,10多年前,国内奶粉市场上,洋奶粉的份额仅有三成多,目前这种局面已发生“大逆转”,甚至尽管洋奶粉的售价“一路高歌”,从每罐200元直逼每罐400元大关,但其市场占有率仍居高不下。恨只恨这些家长们不是委身于乳协,不然,子子孙孙喝国产奶的现实定然可以从市场份额上纾解“历史最好”的尴尬。 真正质量好的,顶多把广告做作好罢了,无须掌控舆论话语权自吹自擂。从4月11日,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认为“从有关部门公布的检测结果看,我们的乳品质量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隔三差五就轰炸一次“历史最好”,就不怕公众会审“好”疲劳? 老子造的奶粉,孙子喝不喝也证明不了什么。好质量就交给市场来验证、好品质就交给权责关系来证明,也许,国产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期待简单到不能再简单:您贵就贵点儿,谋财不害命成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