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各种小朋友的才艺大赛或童星选秀活动一浪接一浪。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后和寒暑假期间,这类活动更是密集推出。这些比赛对小朋友的成长是否有利?比赛时需要注意些什么?本报记者对家长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并采访了儿童心理专家。专家指出,才艺比赛本身是一件好事,关键看这个比赛对儿童是否合适,合适的比赛对儿童身心成长有利,家长要留意孩子参赛时的反应,必要时做好情绪疏导。
比赛故事:孩子开心家长累
罗女士的女儿芊芊今年读一年级,4月份参加了一个电视台主办的“六一广告童星大赛”,入围了最后12强。罗女士说:“参加比赛主要是想让小朋友开拓眼界,锻炼胆量。整个过程她觉得很好玩,倒是家长花了不少精力和时间。”
罗女士告诉记者,4月报名,5月进入复赛和决赛阶段,前后有差不多一个半月的时间,周六、周日都有半天要留给培训和彩排。小朋友觉得很好玩,一点都不累。倒是家长要一直陪着。决赛时有个环节,是亲子合演。当时罗女士还得和女儿一起彩排钢琴合奏。“虽是小朋友的比赛,但对家长也是一大考验,因为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有这么多时间与精力的。”
比赛是否会影响小朋友的学习呢?罗女士表示,由于一年级功课不紧张,四五月份也没有什么大考,所以就让芊芊去了。但如果遇上考试,估计会影响考试成绩。
整个比赛下来,罗女士感觉,小孩的收获还是较大的,既增强了自信,也培养了竞争意识。“当然,最后小孩没有进入前三名,她自己还是有点失望的,这时,家长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引导,告诉她重在参与,避免她产生虚荣心。”
弊端:感觉比赛太商业化
至于这类比赛是否有弊端,罗女士也有自己的看法。“感觉比赛太商业化。初赛虽然免费,但复赛和决赛阶段,主办方要求家长交纳了大约几千元的费用,主要包括场地费、化妆费、小孩的培训费等等。考虑到小孩当时兴致很高,参加比赛也希望尽量做好一些,当时也唯有把这些费用都交了。”罗女士表示,自己小时候也参加过钢琴比赛,但感觉就是单纯的比赛,并没有要求交什么费用。相比之下,现在少儿才艺比赛的商业味太浓了。
另外,罗女士还提到,该活动是一个广告公司承办的,活动过程中,他们也收集了很多家长的联系方式,也知道小朋友有什么特长和爱好。比赛之后,经常会向家长推荐一些培训课程,感觉有点烦。
专家意见:合适的比赛对儿童成长有利关键看孩子是否喜欢
对于接连不断的儿童才艺大赛,佛山市妇联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老师袁朝霞认为,儿童才艺比赛本身是一件好事。如果对小朋友合适,那将有利于小朋友的成长,反之,不合适的比赛,或小朋友是在强迫下参加的,那将是弊大于利。
袁朝霞表示,小朋友参加才艺学习也好,参加才艺比赛也好,首先应是小朋友感兴趣,他想去学,他想去比赛。父母根据小朋友的内心需求,帮他报名,陪他进行学习、培训。这个过程,小朋友的情绪是关键。如果是他喜欢的东西,即使遇到小挫折,父母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帮他渡过难关。但若是他心理抵触的东西,遇到挫折,他就会很自然地退缩了。长期这样,小朋友会找不到自我。
袁朝霞说,她曾遇到过一个小女孩。父母让她去参加一个全国性的比赛,先是进行本地的选拔赛。但孩子心里比较抗拒,觉得是为父母而参加的,她说:“即使选上了,我也不去。”后来,孩子也真没在本地选拔赛中胜出。指导老师认为,孩子本身在艺术上的功底是不错的,但因为内心抵触,自己不主动,所以比赛成绩大打折扣。
所以,袁朝霞建议,对于小孩子学才艺,参加才艺比赛,父母不能一厢情愿,期望过高,而要更多地关注小朋友的内心。如果在才艺学习或比赛的过程中,发现小朋友情绪上有问题,要及时做好引导,处理好情绪。必要时请教专业人士。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从有利于小朋友健康成长的角度,进行理性的选择。
调查分析:近九成家长看重孩子兴趣
调查显示,超八成家长愿意让孩子参与选秀活动。而对于这类活动的利弊,近六成的家长表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专家估计,这与比赛是否适合小朋友,比赛的质量是否高,比赛的时间是否与上课、考试冲突等因素有关。通过活动“可以锻炼胆量”是近九成家长认为的最大好处。而最让家长担心的是“把小朋友弄得很累”。此外,记者还调查发现若真要参加比赛,88.98%的家长最看重的是“是否小朋友喜欢”这个因素。与此同时,超过六成的家长也会关注“小朋友是否能应付”。这些都反映了年轻的父母,对子女较为民主,把小朋友的兴趣爱好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