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实验比百次说教更有效
《荀子·大略》中说:“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幼儿良好的安全行为,会让其终身受益。而安全教育的主体,不能单纯地依赖幼儿园,更需要家庭的介入,二者合力,才能事半功倍。
幼儿因其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安全意识淡薄,空洞的安全说教很难触动幼儿,固化于内心。家园共同合作下的安全教育应着眼于细腻的“琐碎”,通过及时提醒、反复巩固,让安全意识根植于孩子内心,外化成幼儿的行为习惯。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父母恪守安全规则,本身就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相对良好的安全行为环境,幼儿则会耳濡目染地养成自觉的安全行为习惯,形成“条件反射”。
游戏是幼儿获取知识的捷径,父母可以经常通过游戏渗透安全知识,在游戏中随机创设危险情景,提出一些假设,对于孩子的反应,给予正确的引导,点滴灌输,潜移默化,发挥“马前炮”作用。根据教育家卢梭提出的“自然后果法”,可以演化成“他人自然后果法”,即如果意外事故的主角是熟悉的小伙伴,危险真真切切发生在孩子身边的时候,家长要及时“遇物而诲,择机而教”,进行当下安全教育,幼儿就会深有感触,铭记在心,“马后炮”同样有奇效。
适当尝试安全的“体验”教育。蒙台梭利早在十九世纪就提出“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并形象地解释为: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记住了;亲手做了,就自然理解了。孩子发生磕磕碰碰是难免的,过度保护反而会淡化孩子的安全意识,削弱其自我保护的能力。在预知并确保危险可控的前提下,让幼儿吃点小“苦头”未尝不可。一次实践经验比一百次空洞的提醒更有效,通过安全实践,让幼儿积累具体的经验教训,形成防御危险的能力,更有助于其健康成长。(高健 作者单位: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教育局学前教育指导中心)
农村幼儿要注意食品安全
暑期天气炎热,气温升高,细菌生长繁殖迅速,食物容易腐烂,引发中毒的几率增多。农村幼儿暑期长期呆在家,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农村生活习性,确保饮食安全,避免幼儿发生食物中毒或患上食源性疾病。
不食过多冷饮。大部分幼儿都喜欢冷饮,如冰淇淋、冰镇汽水等,这些冷饮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食品添加剂,营养成分低。大量冷饮进入幼儿消化道,过冷可使消化液分泌减少,食物的消化吸收受到影响,造成肠道感染,出现食欲下降、腹痛、腹泻及发热等症状。家长在给幼儿食用冷饮时,一定要控制好种类和数量,防止幼儿暴饮暴食。
不参加农村自办宴席。农村自办宴席由于原材料采购把关不严、食品加工场地差、设施简陋、清洗消毒不彻底、操作人员卫生意识差、熟食冷菜制作储存不当等原因,食物在气温高的夏天细菌极易滋生繁殖。幼儿抵抗病菌能力弱,农村宴席对幼儿健康存在着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不吃霉变、易中毒食物。暑期连绵阴雨易使花生、玉米、谷物等发生霉变,产生大量的致癌物——黄曲霉毒素,在进食前应仔细查看,避免食用霉变物质而发生中毒。另外,暑期也是农村野生菌大量产出期,可食菌与毒菌不易区别,极易发生食物中毒。家长在给幼儿食用野生菌时,要仔细辨别,并经高温加工后食用。如发现幼儿出现头晕、呕吐、幻听等症状,应立即向急救中心120求救,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多饮温开水、淡盐水等。情况紧急时,可对幼儿进行催吐,并将呕吐物或大便带去医院检查,有助于医生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