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治奶粉退场 和光堂携手康师傅赶场
中国的奶粉市场无比热闹: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连夜赶科场。
近日,康师傅公开对外界确认,该公司将与日本第二大奶粉企业和光堂成立合资公司,借此康师傅将开始进军婴幼儿食品市场。此前,日本排名第一的奶粉企业明治乳业,刚刚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和光堂此番“重装上阵”,对于其前景,业内人士众说纷纭。
和光堂此前在华业务严重低迷
和光堂在日本,也是跟明治一样是一家百年老店,创立于1906年,从1917年开始卖奶粉,目前属于朝日集团旗下。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和光堂奶粉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三,排在明治和森永之后。值得注意的是,和光堂的婴幼儿奶粉早在2008年1月就通过代理商“大连万霖贸易有限公司”首次进入中国内地。然而,在中国地区的销售情况很差,南都记者翻阅一些针对奶粉市场的市场调查资料,在前20名内根本找不到和光堂。有市场调查机构的研究员对南都记者表示,和光堂的销售额太少了,市场占有率更是少得可怜,估计应该为百分之零点零几的数量级,所以在做调研的时候甚少将其计入统计。
事实上,明治奶粉在中国碰上的一连串钉子,和光堂也没怎么拉下。日本口蹄疫后被禁进口、日本大地震后的核辐射次生灾害、中国香港地区的微量元素风波。至今,和光堂在中国奶粉定价仍只能和明治看齐。
而从奶粉产品线看,和光堂似乎比明治更单一。在其天猫旗舰店上只有一段、二段奶粉两款,分别适合0-12个月的婴儿和6个月-3岁的幼儿食用,价格均是238.40元。有明治内部人士对南都记者透露,产品简单、难以像竞争对手一样不断升级涨价,是明治奶粉败走中国市场的一大原因之一。
此外,和光堂所属的朝日集团在中国区的业务发展也是一般般。目前能在市面上见到的只有朝日啤酒与朝日饮料等少数品类,而且只在华东市场能够零星见到。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与和光堂联手的康师傅却是目前中国内地最大的饮料和方便面生产商。
康师傅的经济新增长点
按照康师傅11月1日在港交所的最新公告,其与和光堂成立合资公司这家名为和菁康(上海)商贸有限公司的合资企业注册资本金为500万美元,康师傅持有股权为45%,主要从事“企划和销售婴儿奶粉及婴儿辅食品”。据悉,有关合资审批在今年7月份已经得到了商务部的批准。
“两个企业的合作,其实是内部的一种合作。”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研究员宋亮对南都记者解释道,“康师傅是顶新集团旗下的,而顶新的股东之一是日本朝日集团,而和光堂正是朝日旗下企业。”
康师傅新闻发言人陈功儒向南都记者透露,“和光堂奶粉业务以及荷兰奶源地不会改变,而婴儿辅食等母婴食品业务有可能将迁至中国。和光堂拥有优秀的奶源和品牌优势,而康师傅作为中国大型食品制造企业,更了解中国市场并且拥有完善的食品销售渠道。双方的合作,将有助于完善康师傅食品产业种类,实现向中国婴儿乳制品产业进军。”
有康师傅集团内部人士对南都记者透露,目前康师傅所擅长的饮料和方便面市场均遭遇瓶颈。在这种局面下,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就成为当务之急,而纵观现在整个食品市场,奶粉因其毛利率较高而成为最有希望的破局。
宋亮认为,明治的退出是自身原因,相比较而言,和光堂此番与康师傅的合作重新进入中国市场,一是由于看到中国婴幼儿产品市场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而是看到政策调整后中国空出来的市场份额。
中国奶粉市场“高投入”怪圈
在和光堂的日本官网上,至今还挂着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的一条“旧闻”:和光堂的婴幼儿奶粉在2008年11月首次对中国内地市场发货,在发货前夕,该公司预测中国奶粉市场在2013年时的规模将达到2007年时的3倍。
然后,现在的中国奶粉市场,低调成了低调者的墓志铭。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国内市场排名前十的奶粉企业,每年的销售额都在十亿以上,每年在销售和营销方面的投入,都数以亿计,奶粉成了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
圣元国际董事长张亮表示:“国内奶粉全球最贵,这是事实。销售价格与制造成本有关联,但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市场不接受低价位产品。”张亮称,中国消费者大多认为贵的产品一定好,企业就比着涨价,赚来的钱全都砸在渠道上,这是个怪圈。“巧取消费心理,不断调高价格,零售价格越高毛利就越大,新进入者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企业投入当然就越来越高了。2008年以前,中国市场上能够数出来的品牌只有40来个,现在有900多个,都想在蛋糕上切一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