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0~17岁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共有9683万,这近一亿儿童的规模,每年还以一定的速度在扩大。
全国妇联近日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表明,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人。此外,0~17岁城乡流动儿童规模为3581万,在2005年基础上增加了41.37%,且有增长的趋势。
这份报告是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长数据中抽取126万人口样本量并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得出的。
学龄前留守儿童规模快速膨胀
报告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0~5岁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达2342万人,占比38.37%,比2005年增加了757万人,增幅达47.73%。
与之相对应的,6岁~14岁的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规模则为2948万人,与2005年相比,共减少315万人,降幅为9.65%。15岁~17岁的大龄留守儿童占比为13.32%,规模达813万人,比2005年减少了199万人,降幅为19.68%。
报告认为,五年间,学龄前留守儿童规模快速膨胀,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减少,大龄留守儿童规模明显收缩。
留守、流动儿童分别高度集中
报告显示,农村留守儿童高度集中在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但广东、江苏等东部发达省份比例也很高。同时,全国31个省区市均有一定数量的流动儿童,而且在少数几个省份高度集中。
据介绍,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广东、湖南等劳务输出大省。另外,重庆、四川、安徽、江苏、江西和湖南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超过50%,湖北、广西、广东、贵州的比例超过40%。
报告指出,全国31个省区市均有一定数量的流动儿童,而且在少数几个省份高度集中。流动儿童最多的省份是广东,占全国12.13%,规模达434万人,远远高于其他省份。
北上广异地高考需求高
针对农村留守和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总体状况,报告表明,农村留守学龄儿童义务教育总体状况良好,部分中西部省份留守儿童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需引起重视。而大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流动儿童也有机会在校学习。
报告显示,6岁~11岁和12岁~14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校比例分别为96.49%和96.07%,表明他们绝大部分正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农村留守学龄儿童义务教育总体状况良好,但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相对较差。
据介绍,数据显示,母亲外出,单独与父亲一起居住的留守儿童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最高,达5.12%。
报告特别提及,接受完义务教育选择继续在居住地读高中和考大学的流动儿童面临着许多困难。“有异地高考需求的流动儿童”在个别省份十分集中,广东、北京、上海排在前三位。
报告认为,留守流动儿童问题将长期存在。对此,报告建议,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政策体系;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衔接的关爱网络;进一步加强家庭和社区干预;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关注大龄留守流动儿童的需求和困境;促进流动儿童城市融入与社会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