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溺iPad游戏不仅损伤孩子视力,据报道,英国一4岁女孩玩iPad成瘾,已需要精神病医学治疗——
日前,英国一名4岁女童因玩iPad成瘾,成为英国已知年龄最小的iPad成瘾症患者,目前严重到不得不接受精神病学方面的治疗。心理医生表示,这个小女孩的情况并非个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许多孩子刚摆脱尿布就开始摆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些高科技触屏产品,且对其精通程度令人叹为观止。每年出现的成千上万专门针对幼儿的应用软件,让幼儿们真正成了“触屏一代”。一项针对5岁幼儿的国际性调查显示,有20%的孩子会用iPad。
毋庸置疑,数码技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东西,父母们也越来越在乎技术对孩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方面,父母们希望孩子能熟练地应用将会伴随他们一生的高科技产品;另一方面,则又担心过早过多地接触数字媒体会让孩子沉溺。
是的,这些高科技产品的确拥有很多先进的功能,但是儿童过早地接触这些产品是好事吗?
iPad被当做“电子保姆”
相信大多数父母或许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一个孩子1分钟前还在沙发上乱蹦乱跳,吵闹不堪,一旦将iPad交给他,孩子就会突然安静下来,紧盯着屏幕不放。
由于iPhone、iPad之类的触屏设备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孩子哭闹时,一些家长会让iPad充当孩子的“保姆”或早教工具。
上述那名英国女孩是从3岁起对iPad上瘾的,据她的主治医生说,这是英国已知的年龄最小的“iPad成瘾症”患者,而在禁止她玩iPad游戏后,女孩甚至出现了戒断症状。戒断症状指成瘾症患者,在断瘾期间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表现为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由于问题严重,目前,女孩已经开始接受心理治疗。
“过去只知道玩太多可能会近视,会影响智力和孩子性格,上瘾这么严重的,还是第一次听说。”乐乐妈妈表示。4岁的乐乐自从一年半前接触了iPad,几乎整个人都变了,每天一回到家就想着玩游戏,不肯下楼找小朋友玩,爸爸妈妈跟他说话,总是似听非听“嗯嗯呜呜”地答应,动也不动。而另一位一岁半女孩天天的妈妈表示,“孩子玩iPad的水平让所有人都感到惊奇,但一拿走就号啕大哭,真不知该拿她怎么办。”
英国一项调查显示,有语言障碍的少年儿童在过去6年间增加了71%。语言研究专家认为,这与智能手机、游戏机等电子产品更多地进入儿童生活有一定关联;教育专家担心,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可能危害儿童的阅读和交际能力。而另一项针对5岁至13岁儿童的调查显示,会上网、玩电子游戏、使用iPhone或iPad的孩子比例都不低,但他们的基本生活技能差,其中65%不会泡茶,81%不会看地图,45%不会系鞋带,72%不会制作纸模型,59%的人不会爬树。
一位教育工作者认为,虽然达到真正上瘾程度的孩子并不多,但这则新闻还是应引起家长们的注意。对孩子来说,他们可以了解iPad等电子产品,增加对科技的了解以及对社会的认识,但是,在幼儿期间,她不建议孩子过分介入、参与此类应用和操作中。“这些游戏画面丰富、色彩鲜艳,很容易对孩子产生吸引,而他们大部分是缺乏自控力的,”她提出,“学龄前孩子没有必要接触这类电子产品,它们并不适宜孩子的成长。”而如果孩子不可避免地参与了,家长应该提前做好“预防”,千万不能放纵。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至少孩子两岁前不宜接触平板产品。法国儿童精神病学家塞尔日·蒂斯罗恩说,iPad只能提供色彩丰富的二维画面,无法向婴幼儿提供复杂的感官信息,存在缺陷。美国心理学家南希·琳达认为,iPad的某些游戏具有一定互动性,但它们无法替代人际交流。
玩具设计者不让自己孩子玩
事实上,以“00后”为主体的“触屏一代”最显著特点就是对智能科技产品的兴趣和依赖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孩子。
美国科学与艺术杂志《大西洋》月刊的记者汉娜·罗辛有三个孩子,都很喜欢玩iPad。罗辛给他们规定了每天半小时的游戏时间。但她还是担心自己的做法是否恰当,因此特地参加了一个儿童游戏开发者展示会,这些开发者之中有不少人本身也为人父母。
令罗辛震惊的是,这些儿童应用程序和游戏开发者对自己的孩子玩iPad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甚至比一般父母规定的更严。一名妈妈更是直言不讳:“我对我的孩子下了禁令……这些东西太容易上瘾,会让孩子的脑负荷太重。”
显然,一些家长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宁可在家里对着小小的触摸屏,也不愿意跟家长说话聊天,甚至不愿意出门与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他们在担心孩子稚嫩的视网膜被高亮、高饱和度的显示屏损伤,小小年纪就患上几百度的近视。
更令家长担心的是,有相当比例的孩子在与别人说话时不会看对方的眼睛,这和他们长期低头玩手机或iPad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家长们担心,与世隔绝的“触屏一代”,他们的思维逻辑会越来越像软件程序,无法承受社会复杂多元的挑战,甚至被打上孤僻的“电子娃娃”的标签。
iPad无法替代父母的爱
网友“牛牛妈”认为,大人往往为了忙自己的事,容易把iPad丢给小孩玩。但是,真正宠爱小孩的父母,再忙都会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一起玩耍,不会舍得让小孩子一个人孤独地玩iPad。
上海青年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青少年工作系主任黄洪基教授认为,“Ipad一代”的产生,首先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家庭氛围密不可分。这些新一代独生子女,注定游走在现实与虚拟世界之间。他们的父母文化程度较高,思想开放,陪伴孩子成长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却不多,孩子在智能电子产品与虚拟世界的“包围”中成长,容易自我封闭。而当代城市生活提供给“00后”一代的社交空间与娱乐场所非常有限,孩子只好依靠电子产品排解寂寞。
专家说:“长期以电子产品为伴的确会导致这样的严重后果。因为屏幕声、光、色的变幻会给大脑带来很强烈的刺激,给感官带来强烈的感受。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状态,孩子很难静下心来,注意力也难以集中。他会习惯这样的强刺激,相比之下,阅读、画画、动手游戏带来的乐趣就要小很多,容易让孩子产生失落感,对其他事物失去兴趣就是很自然的了。”
电子产品仅仅是众多教育方式中的一种,与其将孩子扔给iPad,年轻的父母们还不如从小培养孩子阅读书籍的习惯。除了阅读,爸爸妈妈还应该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让孩子多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在大自然中让孩子锻炼身体。户外活动,也是将孩子从电子产品的世界中带出来的最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