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款以色列进口的饼干也没有CIQ标志
由于现在的家庭普遍是独生子女,所以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成了父母们的头等大事了,因此有不少家长热衷于为孩子购买进口婴童食品。但如何辨别进口食品,很多家长却不是很了解。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目前我国婴童食品市场存在的五大问题,号称是进口婴童品牌真伪难辨的问题最为突出。记者昨日走访合肥不少超市看到,进口区婴童食品普遍没有CIQ(中国检验检疫)标志。与此同时,还有不少国内商家只负责产品包装和销售,却以“洋”品牌自居。
CIQ标志,即中国检验检疫标志,背面注有16位防伪编码,可以看做是进口食品的“准入证”,是判断其真伪的主要手段。
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区的几家大型超市进行调查。在一家大型超市的到进口食品专区,看到有欧美食品、韩国食品、日本食品、泰国食品、台湾食品等,而且有不长家长带孩子在此驻足挑选。那些花花绿绿,各式各样的食品对于孩子相当有吸引力。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每次经过这,都要买,有时候只是觉得好玩,想看看外国的东西是不是比国内的好吃,至于是否是真正的进口,其实我们并不知道,这一块卖的都是进口食品,所以应该都是进口的吧。”
当记者问超市导购怎么知道这些食品都是进品却没有CIQ标志呢?导购说:“一般都没有的,但这些绝对是进口的,可以看条形码的,我国内地生产的商品条形码为690至695开头的,其余的则是国外进口产品。”
根据国家《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的规定,进口食品标签必须事先经过审核,取得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合格的进口食品还须符合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具有由检验检疫局出具的“进口食品卫生证书”,外包装加注激光防伪CIQ标志。
“不具备检验检疫合法资格的进口食品可能有安全隐患,”业内人士说。中消协方面提醒消费者,对进口商品,除了查看保质期等,还要留意CIQ标志,可以上网查询真伪。同时,出售进口商品的商店应该向消费者出具口岸检验合格的卫生证书,至少应当提供复印件。
除了CIQ标志普遍缺失外,不少商家冒充洋品牌的做法也让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真假难辨。
目前市场上号称是“进口食品”的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产地在国外,由国内经销商粘贴中文标志并在国内销售,外包装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第二类是原料由国外厂家生产,国内厂商进行包装和经销,包装上对产品的成分、配料等有较详细的标注,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第三类是包装上是以外文为主,由国内的厂家进行分装,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中消协方面表示,只有第一类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口食品,第二类属于国产食品,第三类则可能是假货。
|